乌克兰军队到赫尔松旅游了一周,现在也要胜利撤退了,为什么呢?
又是一个悖论式的伪命题
扭曲的心态催生滑稽可笑的变异人格
于是一个完整的物像在它看来往往是残缺不全的
仓皇逃离赫尔松的俄军“爱心满满”,在忙乱中竟然还不忘记帮助乌克兰人“保存”历史文物——将赫尔松博物馆的历史文物洗劫一空带回俄罗斯;甚至为了帮助即将风尘仆仆抵达赫尔松的乌克兰人“照看”动物,竟然把赫尔松动物园的动物也全部搬空。一名来自于克里米亚的动物爱好者,甚至从动物园中带走了几只浣熊。赫尔松被裹挟的乌克兰人害怕被亲俄叛国罪追究,于是也跟着这些动物一起逃往俄罗斯的布良斯克州。尽管赫尔松基本成了一座空城,但毕竟回归到了祖国乌克兰的怀抱。
乌克兰“赫尔松大反攻”来势汹汹,俄军会坚守到底还是撤退?
从战略地位的角度上,肯定不应该撤退。但从俄方的表态看,似乎又的确是在做撤退的准备。这是矛盾点一。
矛盾点二,俄罗斯刚刚遭遇了挫折,士气似乎有些低落。还更换了总指挥,一番强硬的轰炸后,士气正在回升期。但为什么又偏偏要在这个时候做出背离这种趋势的事情呢?
矛盾点三,乌军在此虽然兵力占优,但从态势上看,并没有转化为胜果。从***息看,相反其实乌军损失非常严重。
综合以上信息,再结合普京关于战时状态的宣布,总感觉俄罗斯的撤退像是一个退步重拳的动作。就像俄军总指挥所说,“那是一个艰难的决定”。
意味着这个决定可能是一个过于血腥的决定。就像二战时期美国明明已经占据战场上风,但是为了减少常规战争士兵的伤亡,还是使用了大杀器一样的逻辑。
当然未必是核武,就是大面积的温压弹,也足以让整个战场变成人间炼狱。
再结合俄军总指挥苏罗维金“末日将军”一贯的作战风格以及他的长处。或许是一场史无前例的血腥***,正在酝酿之中。
乌克兰“赫尔松大反攻”来势汹汹,俄军应该撤退。理由有三点:
1,目前,攻打赫尔松的乌军,无论是在人数上,还是在武器装备,均对驻守赫尔松的俄军,具有碾压优势。再加上,赫尔松地势太过平坦,无险可守。俄军若不主动撤退,下场就是被乌军团灭。
一旦驻守赫尔松的俄军被乌军团灭,乌军就会立马跨过第聂伯河向东、向南快速推进。届时,俄方将会面对更为艰难的局面。
因此,俄方会让赫尔松的俄军主动撤退。只要这支俄军的战力没有严重受损,乌军就无法向俄占区,大举冒进。因为这支俄军有2万5千多人,一旦乌军稍有闪失,这支俄军也是能给乌军造成致命打击的!
2,目前,俄军对赫尔松方向上的后勤补给,面临着较大的困难。再加上,俄军预备役增援部队还没到位。
因此,俄方不能给乌军决战的机会,不能让乌军获得通过一场恶战,全歼赫尔松俄军的机会。俄方必定会让俄军撤至第聂伯河以东,让俄军以河为屏障,去阻挡乌军的攻势。
3,赫尔松地区是一个无险可守的平原地区。也就是说,只要兵多武器足,就一定能拿得下。因此,俄方不必与乌军争一时之长短。即便俄方现在放弃赫尔松,只要将来,俄军能集结足够的力量,同样能轻松地拿回赫尔松。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如果现在俄军不撤退,那么俄军就会全部战死,这不仅对战局没有多大作用,而且还有可能给乌军创造一个夺回乌南部第聂伯河以东地区的机会。
因此,不出意外的话,俄军肯定会主动放弃赫尔松地区,撤退至第聂伯河以东,去重新布防!
守是守不住的,撤是撤不得的!
赫尔松,乌军真真******反攻了几次,但这一次应该是真的,十多万大军就摆在那儿,为了切断俄军南北联系,为了威胁克里米亚,为了正遭受全面轰炸的大后方,乌克兰士兵已经没有时间悲伤,开始不惜代价地推进了。。。
赫尔松的军力差距太大,补给太难(炸桥),地形又不利于防守,军心士气也不稳,还背水一战(右岸),这都不利于赫尔松防守,尤其是右岸,怕是守不住的。
但是,赫尔松,才是俄军特别军事行动最大的胜利果实,还关系到克里米亚的安全、南北大通道、军心士气,肯定是丢不起的,撤不得的。
目前,赫尔松方向,又真的在撤退。不止新来的俄罗斯人在撤,少量当地人也开始撤,不止机关单位在撤,俄军装备也开始撤,但又留下少量精锐部队。
与此同时,俄军的援军也在驰援赫尔松,尤其是第聂伯河左岸;离奇的是,据说有2000新近动员的士兵被派往了右岸,当炮灰?
关于赫尔松的战况,俄乌双方的战报,双方的媒体,给出了完全相反的结论;双方的粉丝与背后势力也在网络上角力,真的好让人迷茫。
但可以肯定的是,这儿正在或即将有一场大血战,而且战场真相,估计就在这几天揭开!
目前看来,赫尔松方向,战局对俄军不利是肯定的,不知道普京会不会大怒,更不知道要不要动大杀器?
真希望,战争在这一刻结束,才没有坚守与撤退的选择,才会挽救无数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