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漳州市区没有共享电动车?
有,漳州市区上段时间没有共享电动车是因为创建文明城市,漳州共享电动车正在整改阶段,最近又恢复了共享电动车了,而且出现在的共享电动车都是挂着"漳州共享"的绿牌,并有号码和二维码,实现了智能管理,二维码可以记录使用信息,而且统一管理更能发挥百姓使用方便。
漳州有没有名人故居?
漳州是个历史名城,686年中国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敕建漳州郡,迄今已有一千三百余年历史。漳州有很多名人故居,包括芝山红楼龙海市白云岩***书院(朱熹);芗城区简氏侨馆(简大狮避难所);云霄县秋瑾故居;芗城区汪春源故居;东山县黄道周故居;漳浦县黄道周讲学处;漳浦县蔡新故居;漳浦县蓝廷珍府第;芗城区杨骚故居;芗城区蔡氏民居(蔡竹禅故居);平和县林语堂故居等。以下就简要介绍几个。
- 芝山红楼
首先要说说***曾经住过的芝山红楼。芝山红楼,又称***率领红军攻克漳州纪念馆,位于福建省漳州市芝山南麓的胜利西路118号。1957年开放,1962年更名为“***居住纪念馆”,1967年改名为“***率领红军攻克漳州纪念馆”。
芝山红楼坐北朝南,是一栋三层砖石结构楼房。底层为地下室,墙体用条石垒砌而成,二、三层为砖木结构,红砖砌墙,故有“红楼”之称。楼内有7个房间,二层西南侧带有前廊,罗马拉式拱顶,三楼有凉露台,平面布局较合理,有明显的西式风格,楼前有广场,后有花园庭院,四周筑围墙,正面和东侧围墙上留有工农红军攻克漳州时书写的革命标语和口号。纪念馆馆藏丰富,有文物近千件。既有闽南地区革命活动的大量党史资料,又有红军攻克漳州照片、红军战利品、宣传品和游击队使用过的武器、袖章等实物,还有***当年工作生活用品。
- 林语堂纪念馆
林语堂纪念馆,坐落在芗城区天宝镇五里沙村,是中国大陆第一家林语堂纪念馆。这里天蓝水碧,十里蕉香,纪念馆依山而建,主体为二层环型建筑,正面古色古香,环型结构却近于西化。中国书法家协会***沈鹏为“林语堂纪念馆”题写馆名。馆前,安放一尊林语堂先生的塑像,由中国著名雕塑家李维祀教授设计制作。馆内展示各种版本的林语堂著作200多部,不同时期的林语堂照片100多幅,还有林语堂手迹,林语堂使用过的物品等。纪念馆从建筑设计,馆名题写,到塑像雕刻皆为中国一流专家所创作,展现极高的艺术水准,堪称“名人名馆”。
- 黄道周讲学处、黄道周墓
黄道周(1585~1646)明末学者、书画家、抗清英雄。万历十三年(1585年)二月初九(3月9日),道周生于漳浦县铜山所,即今东山县铜陵镇,出生世家,年少家贫,自幼聪颖好学,5岁就学于铜山崇文书院;11岁即善文章;14岁游学广东博罗,获誉“闽海才子”;18岁居铜山海中塔屿耕读攻《易》;20岁开始与灵通山结缘;23岁始致力讲学著作;25岁携母迁居漳浦县城;28岁后隐于县城东郊的东皋攻书。
在漳浦县城,有两处古朴而僻静的所在,皆属黄道周。一处是东皋书舍,位于县城东郊石斋村前。四百年前,黄道周在此修学讲学。明亡后,书舍改名“明诚堂”以明志。如今,这里成为黄道周讲学处、故居,舍中字画、图像、石刻等物件,向人们诉说着黄道周的一生。一处是黄道周墓。1646年,黄道周在南京就义,门生花重金将其骨骸运抵漳浦安葬。墓旁安葬随同赴难的四位门人。如今,墓周边兴建黄道周公园。在民间,黄道周“由人成神”、享受香火,其精神历久弥新。朝代更迭,黄道周始终深受世人推崇、敬重,其遗迹得以完善保存。(闽南网 连培煌)
天下水仙数漳州两种原因是什么?
水仙花是一种水生栽培植物,因开花的季节在春节前后,所以深受老百姓喜爱,水仙花不光是漳州市的市花,也是福建省的省花,天下水仙数漳州的两个原因一是漳州水仙花的产量占全国产量的98%,二是雕刻水仙花是全世界都没有的,只有漳州的水仙花养殖户有这个技术。
水仙花江南处处皆有,唯漳州水仙鳞茎硕大,箭多花繁,色美香郁,素雅娟丽,故有“天下水仙数漳州”之美誉。水仙花,在漳州已有500多年的栽培历史。据载,明景泰年间,在外为官的漳州圆山麓人张光惠,告老还乡路过江西吉水,看见山溪边有一种逸然清丽的奇花,爱不释手,带回家乡花园栽种。
没想到圆山周围的土壤、水质、气候十分适应水仙生长,水仙在这似乎也找到了自己最理想的归宿,从此水仙花与漳州人结下了不解之缘。关于水仙花各种美丽动人的传说,也在漳州这方沃土上流传开了。如民间故事《金盏百叶》、芗剧《水仙花》,它把水仙的两大品种金盏和百叶,演绎为勇敢善良的一对恋人。
这对恋人,后来又经过现代艺术家的创作,成了漳州火车站候车室和东山华福酒店大堂巨幅壁画中的一对主人公。
还有方言歌谣《水仙情歌》也唱响了九龙江畔:“水仙开花笑盈盈,阿妹与哥情意深。天崩地裂不分离,海枯石烂不变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