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快熟了,你还记得收小麦的场景吗?
记得小时候割麦子的时候,每次都是期末考试完的时候,暑***没有压力和父母哥哥姐姐在大地里跑来跑去,小小的我拿着大大的镰刀,一根一根的割,学着大人的样子,大人还在那喊我“小心手,别割了,去一边玩去”,在阴凉地拿着一个麦穗,嘴里嚼着,看着大人们割,晒得脸都红了,豆大的汗珠滴滴往下流。自己在一旁捉蛐蛐,捉蚂蚱。收完麦子天都黑了,一家子有说有笑的就到家了。那种一起劳动的感觉很很不一样😂😂😂
我们这里管麦收叫“过麦”,因为这是一年的收成,预示来年生活衣食无忧,所以是很重要的事。
小时候,收麦子都是纯手工的,镰割肩扛,需要很多的劳动力。我记得我小时候,一到了快麦收的时候,学校就会放两个星期的***,美名其曰“麦***”。现在的小朋友可没有享受过这个***期呦,幸福!
天还没亮,我就会被妈妈叫起来,睁着惺忪的眼,踉踉跄跄的跟着大人去下地干活了。麦收是需要争分夺秒的。小时候,用不了镰刀,拿个东西什么的还可以。等到麦子收到家里,大幕才真正拉开。最早,我们要压场,脱粒,这个时候,小孩是派不上用场的,我们在麦场里嬉戏玩闹,累了就找个阴凉的地方躺下。麦子轧好以后,要把麦秸杆垛起来,我就会站在中心,把大人们叉起来的麦秸踩实,一圈一圈,直到把麦秸杆全部垛完,就形成了一个高高的麦秸垛。一般情况下,我们过麦就把简单的饭带到麦场,吃完接着干,根本不会休息的。等到把晒好的麦子粒装进口袋里,这个麦就基本上过完了。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麦芒扎在肉皮上,不光会留下一个个的点,还有汗水💦流过去的那种感觉,浑身刺挠。
我还记得,当时有一种饮料,只有过麦的时候才有可能喝上,小瓶的,我们叫汽水。虽然干活挺累,但一瓶小小的汽水却让我们心里美美哒!
现在都是机械化了,再也不用我们在太阳下肩挑膀扛了,虽然当时很累很怕,但也给我们留下了特殊的回忆,值得我们一辈子铭记。
二十年前收小麦的场景历历在目,天不亮爸爸就磨镰刀,趁早晨凉快,累的腰酸腿疼,割好了捆成捆用排子车(人拉的车子)一趟一趟往场里拉,在九几年用的是打场机,有的用牲口打场,滩场,扬场,累的够呛,后来有了小型收割机,不用人工割了,轻巧了许多,90年代用拖拉机打场,实现了半机械化。
现在有了大型联合收割机,机收机播全部实现了农业机械化,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现在三五天就全部收完了,现在在地头等着喝着啤酒麦子收完后拉回来就卖了。
现在过三夏大忙和过去真是天地之别,轻轻松松就过完了!
还记得,在我几岁的时候,有一年收小麦,大家在“场里”休息,必不可少的就是“冰棍”的陪伴,那一次,我的一个表舅创新了一个解凉的方式,把啤酒🍺喝冰棍放到一个缸子里,研发出一种独特的饮料。还记不得我喝了多少,但记得,我整整睡了半天才醒来😂😂
还记得,上小学的时候,村子里放了暑***,学校交给我们一个任务就是去“拾小麦”,我爷爷也很配合我,为我打造了一辆“拾小麦的专车”,纯手工制作。这部小车,给我的童年留下了很多的回忆,也留下了我跟爷爷之间诸多的记忆。[愉快]
还记得,儿时的伙伴为了比赛谁“拾小麦”最多,大家真是煞费苦心,各种歪门邪道的招数,运用的那叫一个惊心动魄,大家有跟在拖拉机后面拽小麦的[呲牙],还有的,趁中午大人们都睡了,直接去田地里“偷”小麦,而且还得和小伙伴们配合好,谁负责“放哨”[呲牙][呲牙]
当然,这些我都参与过[呲牙][呲牙]
还记得,那时候一到收麦子,就是一个热闹的场合,邻里邻居,亲戚朋友全部在这个时间段,一起干活,一起聊天,那是能体会到一个“大家庭”的热闹和团结,也很平等,人与人之间,心与心之间都很近!
儿时收麦子的场景历历在目,回忆多多!又到了一年收小麦的季节!现在收小麦随着科学的进步,工作和乐趣单调了很多,儿时的回忆只能留在记忆中!
原文图片记忆如下:
小时候割麦子 在我出生的时候已经很少有这种方式了 但还是对这种有很深刻的印象 一家人拿着镰刀割麦子 还有堆成剁的麦茬堆子 饭点之前妈妈回家做饭 然后我再去送饭送水
后来 机械化的种植兴起 基本上我的脑海里的大多印象都是几台收割机在麦田里 很迅速的开过去 然后由一辆三轮车 拉回家 连在几家的大人们在阴凉处喝酒 我们几个小孩子在旁边抓虫子 玩土 回忆起来很有画面感
哈哈 时光一去不复返 画面却一直停留在脑海
宋朝除了岳飞,还有比较有名的将军吗?
除了岳飞之外,宋朝还是有一些比较有名的将军的。譬如说,
一,宗泽。据史料记载,宗泽将军既是岳飞的顶头上司,也可以说是岳飞的“伯乐”。据说宗泽临终之前还在大喊:“过河,杀贼!”
二,范仲淹。范仲淹是北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和文学家。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及其千古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是出自范仲淹之手了。范仲淹率领军队驻扎在西北地区,大辽国和西夏国轻易不敢越北宋雷池一步。
三,辛弃疾。辛弃疾号“稼轩”。和范仲淹一样,辛弃疾也是两宋时期一个文武双全的***人物。“文”的方面,辛弃疾的诗词可以媲美苏东坡;“武”的方面,据说辛弃疾曾经单枪匹马冲入金兵的阵营,斩将杀敌又全身而退。此外,辛弃疾著有《美芹十论》兵书。
四,狄青。不少人坚持认为狄青是北宋时期的“第一猛将”。据说壮族人的祖先侬智高就曾经是狄青的手下败将了。
五,韩世忠。韩世忠本来就是与岳飞齐名的“南宋中兴四大名将”之一。按正史的记载,北宋时期的“四大寇”之一的方腊,就是被韩世忠生擒活捉的。
六,吴玠和吴璘兄弟。大约是1143年,南宋和大金国对峙的局面形成之后。吴玠和吴璘兄弟二人就一直驻守在淮水至大散关一带,金国的军队就是插翅也飞不过来。
宋朝给人的印象是文化经济发达,满满的脂粉气。虽然自太祖继位后开始以文抑武,武将处于低位,但是宋朝也是有很多名将的,比如大宋前期和南宋初期都有名将的出现。
首先来说宋朝的开国功臣,比如曹彬,慕容延钊,潘美李继龙等。
仁宗朝是名臣辈出的时代,不仅文臣,武将也是将星璀璨,比如狄青,曹玮。还有西北的种世衡家族。
国破山河在,北宋灭亡,南宋初建,也涌现出了很多名将,比如家喻户晓的岳飞,韩世忠,刘光世,吴阶等。
南宋末期,也有名将出现,抵挡金国和蒙古,最著名的是孟珙,还有刘琦,王坚,正因为有这些名将的加持,繁荣的宋朝才享国319年,唯一超过300年的封建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