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公众号创业者过劳猝死,新媒体也成了高危行业么?
猝死与职业无关,与个人对健康的认识有关。西医也有很多猝死的,这些人现在多半归结为“过劳死”。但实际上,过劳的人多了,怎么很多人活的好好的?根结是在自己身上。
过于相信体检报告,才是很多猝死发生的根基。因此很多西医就这样中招了。
但是为什么体检报告不能全然相信呢?除了体检报告,还有什么可以相信的因素呢?
说到底,是现代医学对人体的认识有限,现代医学没有把人的感觉知觉思维纳入医学的人体模型之中。从而,无法对人的感知做出解释,也就无法把感觉到的身体问题,纳入体检的报告之中。
身体状况上,人的感觉能不能相信?其实是必须相信的。否则,我们何以到医院去看病、检查?都是自觉有问题,才会去医院。如果感觉不可信,那就只有每周一次、每月一次的到医院做全面的体检,才能够知道自己是否有病。这是否显得很荒谬?!
问题是,现在很多人感觉不舒服,但体检报告没有发现问题。这个时候应该相信什么?相信自己的感觉!
猝死之所以发生,是很多人没有把身体的警告当回事,因为体检报告没有问题。然后,身体不堪重负,一击而垮。
人猝死多少有些像“多米诺骨牌”,一张牌倒了,一连串的骨牌相继倒下。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之所以觉得新媒体人猝死有点“多”,因为媒体的性质就是传播,媒体人的新闻,当然传播的很快。实际上各行各业都有猝死发生。很多人病了而不自知,有了身体不佳的感觉,不自觉维护身体罢了。
谢邀。不多说,一起静静的看。
“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亲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 —— 一位过劳死者的最后微博。
一年轻人去招聘会寻觅新工作,在看过简历后,招聘人员问:“简历上明明写着毕业才两年,你怎么会有三年的工作经历?”年轻人答说:“加班时间算起来也有一年!”
这则笑话,在春雨医生APP创始人张锐“过劳死”***发生后,听起来让人无法轻松。微博上有人以 “你平均每天加班几个小时”为主题发起了网络投票,超过1800人参与的投票显示:13%的人平均每天加班1小时,16%的人每天加班2小时,11%的人平均每天加班3小时,35%的人平均每天加班3小时以上。
新媒体,互联网工作者,看似“身光颈靓”,稳坐办公室叹空调,但其实许多每天拼命奔跑在热点要点上的IT,过的是“年轻时拿命换钱,年龄大后拿钱换命”的生活。而越来越多见诸报端的“过劳死”案例,却使这些新媒体工作者白白地成了企业发展的炮灰。IT一族,因而有了一个代名词:炮灰团。
一项1800人参与的微博调查显示:
75%的上班族要加班
在这个超过1800人参与的微博调查中,只有25%的参与者选择了“不加班”,高达75%的参与者表示“要加班”。而羊城晚报记者近日在一个小范围内的调查发现,工作上留任的压力、升迁的压力、上司的压力是白领们办公室中的“三座大山”,而生活中白领们还要面临择偶的压力、买房的压力、健康的压力。
在广州珠江新城高德置地广场,这里白天打的并不是特别容易,但晚上附近总会有不少的士熄火待客,因为司机们都知道,这里有个“最喜欢加班”的华永新媒体广告公司;在广州地铁晚上9时以后的车厢里,经常都有睡过站的白领;在多个团购网里,腰颈***推拿永远都是最受欢迎的团购活动之一;不少医院的正骨科,超过三成的患者都是看电脑看歪脖子、坐办公室坐坏腰的IT一族。
几年前,“过劳死”的多是警务人员、工厂流水线工人,最近几年,企业中层管理者、IT小白领“过劳死”现象越来越多。
先放结论:这些创业者之所以猝死,主要是工作方式的问题,和新媒体关系不大。
首先,做过微信公众号的人应该知道,一个公众号的收入,和每天推送的条数关系并没有那么大。我们所熟知的流量大咖 “咪蒙”,每天也就推送 1~2 条,但依然挣了很多钱。
公众号推送的产品模式,使大部分流量都集中在首条中,次条和三条也会有些流量,但衰减很快,至于四条、五条,流量就很少了。所以,写公众号推文,是“边际效益递减”的,与其每天推送 7~8 条,不如专心地把 2~3 条做好、做精。
其次,如果真的每天有必要推送那么多,可以多招几个员工分担工作。而到了节***日,员工放***了,那就少发几条,让大家好好休息。据我观察,节***日,看文章的人也会减少,发那么多也是一种浪费。
事实上,这些人之所以工作那么拼命,不是因为自己在做新媒体,而是因为他们的工作模式本来就这样:
他们以为,做得越多,收益就越大,而不考虑工作的可持续性;
他们不太愿意相信团队的其他人,更喜欢亲力亲为;
但在这个社会中,只有讲究团队协作、讲究劳逸结合,我们才能把一份事业长久地、健康地做下去。一味地追求个人劳动力的最大化,看似鼓舞人,其实上不但效率的提升非常有限,大多数情况下只能感动自己,而且对个人的健康伤害很大,长期看来是愚蠢的。
所以,过劳死这个锅,新媒体不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