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强汉盛唐富宋刚明犬清?
“强”指的是对外强势。东并朝鲜、南下南越、西服西域、北攻匈奴,并朝鲜而设四郡,下南越而分九郡,威服西域开辟丝绸之路,北击匈奴,使漠南无王庭,迫使匈奴西迁,一句“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何等气魄!
“盛”指的是丰富。唐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帝国,声誉远扬海外,与亚欧多国均有往来。经过南北征战,唐朝建立稳固的边疆,众多民族纷纷归降,实现大一统,唐太宗被尊为***。其周边的藩属国纷纷来唐学习,各色人种络绎不绝,大唐成为文化繁荣,经济发达,民族自信的世界强国。
“富”指的是商业繁荣,也就是有钱。宋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商品经济、文化教育、科学创新高度繁荣的时代。按现代方法计算,当时的北宋人均GDP为450美元,超过当时西欧的400美元,一年的GDP总量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0%,而且宋朝立国三百余年,是中国历史上唯独没有亡于内乱的王朝,靠的是大宋王朝的富庶,工商业(并非传统的农业经济)的繁荣,宋朝是第一个同时开建“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的朝代,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帆船舰队和商船队,是中国海上贸易达到鼎盛时期,可以说是全国皆商,商业往来达到了空前的繁荣。
“刚”指的是不屈不挠。除了两位开国时期两位皇帝,明朝君王似乎并没有太大的建树,但是有一条每任皇帝都做到了,就是牢遵明祖训,对外和睦友邦,不去征战扩大疆土,国家处于防御的地位,不去主动侵犯其他国家。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说的就是大明的骨气。
个人不赞同用“犬”字,“奴”会更合适些,意思是屈膝颜卑。对于大清朝,应该是功过参半。自嘉庆之前,大清国的实力在当时的世界上属于强国,无人敢惹,然而闭关锁国直接导致***战争战败,大清的“奴”才慢慢露出来,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丧权辱国,受外族压迫、奴役,而无能***的清王朝又无算作为,在中化历史中留下了一段屈辱史,所以说类似于奴清这个说法不确切,也不全面,用奴晚清评价会更客观些。
犯我大汉者,虽远必诛,谓强汉!
***盛世,丝绸商路最盛,在唐!
南宋虽弱,海商贸易发达,南方物产丰饶,富宋!
天子守国门,从不和亲,刚明!
闭关锁国,南京条约,辛丑条约,***战争,国人活的像狗。。。。,犬清!
强汉,汉军远征大宛,大宛国当时认为自己的国家离汉朝太远了,汉军是到不了大宛国的,结果是汉军兵至将大宛国王的人头割下,真正做到了明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远袭匈奴时,陈汤私自远征,都没有向朝廷请示报告,不和中央打招呼,就私下里发动长途奔袭,并将匈奴单于的人头割下,这是何等的强悍,真正做到了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
盛唐,唐朝的皇帝被世界各国尊称为“***”,不管唐朝皇帝是不是个有本事的人,因为***是***国家(世界宗主国),被全世界推崇着,所以***就是最弱的皇帝也是***!由此可见***的昌盛,全世界向心***!
富宋,宋朝陆上贸易虽然受阻,但是海上贸易发达,为了交易的便利,纸币“交子”的诞生是经济繁荣到一定程度才会出现的产物!宋朝时人民富裕,所以民心不愿意战争,但是两宋300多年的寿命,也足以说明宋朝国民的富足,经济的发达!就连辽国皇帝都倾慕大宋的繁荣,并说来世要投胎做大宋的子民!
刚明,实例很多,如明英宗被俘,明廷换君,不受要挟,旧君作废,一定要刚到底!海瑞骂君,君被气死,海瑞则步步高升,并寿终正寝!就是末帝崇祯,对外也是落日辉煌,料罗湾大捷后,大明也即将寿终正寝,辉煌之后才与世长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