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果《舌尖上的中国》让你推荐一道家乡美食,你会推荐什么?

如果《舌尖上的中国》让你推荐一道家乡美食,你会推荐什么

如果《舌尖上的中国》让你推荐一道家乡美食,你会推荐什么?

座标广东中山市,我会推荐中山的脆肉鲩鱼

中山脆肉鲩,广东省中山市地理标志产品。中山脆肉鲩的养殖需经过特殊过程,第一步是养鱼苗,大约用一年时间养成半斤左右的小鱼,再花一年时间就可以养成5至7斤重,此时,它和普通的鲩鱼还没有任何差别。但在第三年,如果在25°C以上的温度条件下喂养蚕豆,鲩鱼的肉就会慢慢变得脆起来。经过120天以上的蚕豆喂养,就形成了名副其实的脆肉鲩。

娄底宠物猫,娄底宠物医院电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由于独特的养殖环境和技术,脆肉鲩肉质结实、清爽、脆口,耐煮不烂、且肉味清香可口,家里人特别喜欢吃,而且吃法多样,一鱼多种吃法,昨晚,特地去了龙瑞市场买了一斤,做法---姜葱焗脆肉魭腩,不多说,上图

更多脆肉鲩鱼的做法

我的家乡在陕西西安,如果让我向《舌尖上的中国》一道家乡美食我会推荐“甑糕”。

“民以食为天”在西安得到了完美的诠释。西安人能吃是出了名的。在央视播放的《舌尖上的中国》西安的多种美食上榜,却唯独少了“甑糕”。这一次我要推荐“甑糕”上电视。
“甑糕”
我们西安有一个高大上的名字叫“水晶龙凤糕”。“甑糕”很像原来的大锅饭一样,取10公斤江米,3公斤红枣,在经历四关:清水泡米、装甑、火煮、交融。

娄底宠物猫,娄底宠物医院电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第一步:清水泡米,选择糯米,以无锡糯米最佳。反复淘洗后,浸入水中一晌,将米心泡开。选择枣,以陕北特产狗头枣最佳,多淘洗几次,不去皮。

第二步:装甑,“甑”是古代的一种蒸食用具,圆形,用来放置食物,目前仅有西安还在流传。“甑”原音zeng但是在关中方言中读作zing也就是Jing。装甑讲求三层米四层枣,一层枣一层米,一层比一层多。

第三步:火煮,做“甑糕”非常讲求火功。火太大容易做成干米饭,火太小容易做成粥。将甑放到锅上。大火不断煮半晌,再用慢火煮半晌。

娄底宠物猫,娄底宠物医院电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第四步:交融,在甑内的枣米叫温水,使得枣米交融。让米融进枣里,枣香流入米内,在放气口给锅内加水,使锅内的热气冲入甑内。
甑糕口感黏软香甜,枣香浓郁。属于甜品,又能果腹。简直就是居家美味,个人制作缩小比例,用电饭煲就可以试做。

你好,首先十分感谢你的邀请,我作为一名名副其实的河北人,首推还是要推荐钢炉烧饼,酥脆的感觉让人不能忘怀,这是家乡的味道,任何美食都取代不了,这种情怀已经与物料价值无关了,虽然平凡但是承载的是对家乡的热爱!

题记:1000多年前,中国以秦岭淮河为界限划出了南稻北麦的农业分布,这就造成了南方人以米为主食,北方人以面为主食的习惯;特别是秦岭脚下的关中人,对面食有着天然独特的喜爱

结论:因为我是陕西人,如果《舌尖上的中国》让我推荐一道家乡美食,我会推荐我家乡的陕西渭南槐花麦饭

槐花麦饭讲究是吃鲜,是一道时令美食,面的醇厚配以槐花的香甜,用蒸汽蒸出,出锅后,一阵香甜铺面而来,让你回味无穷

在关中平原每年的7月左右,洋槐书上的槐花就会如期而至,这个时候才是制作槐花麦饭的最好时机,槐花要选择是有讲究的,要选用色泽鲜艳的,含苞再放的槐花,因为这样的槐花会将花的香甜隐藏起来,只有等到蒸出后,花香才会弥漫出来,才会让人回味无穷;面粉的选择是要刚打出的新麦子制作而而成的新面,这样的面才会有夏天的阳光为,才会更有麦香味,切记一定不能用往来的陈面,这样的面做出来很不好吃的。

1、槐花清洗干净放在控水蓝中控干水;

2、将新面粉和槐花拌在一起,稍微加点水和盐,将槐花和面粉拌匀,让每一粒槐花都沾上面粉,这样才能把香味裹起来;

作为湖北人,壹周君其实很为自己的家乡菜自豪,虽然鄂菜未能跻身四大菜系、八大菜系之列,但家乡的味道最让人钟情的。

如果要让我推荐一道家乡美食,不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武昌鱼,也不是已经在舌尖上火了一把的藕,更不是长在深山中的小花菇等,而是一道寻常的粉蒸菜。

粉蒸菜最有名的当然是湖北的仙桃,原名沔阳,是著名的“蒸菜之乡”。

沔为阳三蒸有粉蒸、清蒸、扣蒸、泡蒸、花样造型蒸等多种蒸菜技法沔阳三蒸有粉蒸、清蒸、扣蒸、泡蒸、花样造型蒸等多种蒸菜技法。

武汉,最有名的粉蒸菜是在江夏。

据传明太祖朱元璋得天下后,其子孙封候,六子朱桢被封楚王,封地在现江夏区流芳街。一日,朱元璋到楚地游玩,其子朱桢命厨师做众多美味佳肴款待他。但他却很少动筷。

于是朱桢陪他在王府花园散步,在花园中闻到一股肉香味,朱元璋胃口大开,命朱桢去厨房察看,原来是厨师们自己用做菜多余的五花肉蒸成的粉蒸肉。端上一大盘,朱元璋连吃几块,不停称赞:“好肉,好肉”,因厨师是五里界人,后人便称此菜为五里界粉蒸肉。

五里界粉蒸肉油而不腻、嫩而香滑,肉质酥烂,米粉粘而有肉香,色泽金黄,其制作非常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