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名臣何如宠是怎样的一个人?
“操行恬雅,与物无竞,难进易退,世尤高之”《明史》如此评价何如宠!何如宠不仅文***出众,而且待人平易近人,一生不追名逐利,尚爱国如父!
何如宠自幼便苦读诗书,曾建书房于桐城才子姚康的书屋旁,摩崖诗刻。直至万历二十六年被招选为进士。后入选翰林院,逐渐升为礼部侍郎,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最后崇祯皇帝要他当宰相,何如宠在路上六次请辞,方得归隐!
何如宠救国袁崇焕家族300多人的性命,明朝著名将领袁崇焕被多疑猜忌的崇祯皇帝下令处死还要诛杀九族,最后被何如宠冒着生命危险救下了他们。
何如宠整治思想极为清楚,当时京中有些人打着招兵买马的名义,暗中却居心叵测,何如宠力排众议,极力反对。后来崇祯皇帝调查此事后,便将何如宠接入东阁,相当于首辅大臣了。
何如宠当官当了30多年,是为数不多得以善终的明末重臣,他一生为人谨慎,与人友善,并没树立很多政治大敌。在很多重要的政治***中,都有很强的政治敏感性,像当时处理封藩皇族的婚娶和爵位批示等不正确的管卡设置,他都处理的很好,所以当时很多皇宫贵戚都很感激他!
崇祯十四年,何如宠因病去世,享年73岁,谥文瑞!
不请自来~
第一次看到何如宠的名字是在《历史上的斧子宰相:张英、张廷玉》这本书中,书中说到老宰相张英在其家书中对于桐城先贤何如宠极为推崇。何如宠做为一代贤臣官至大学士,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宰相一职,成为桐城历史上首位宰相。
何如宠是今天枞阳县石矶乡何家青山人,在那里,至还遗留着他儿时的读书处——相国书庐。因为不太熟悉地理位置,我找了很久才找到。那里的山不是很高。有条曲径通往山中的石屋寺。相国书庐的门开在寺庙山墙的里面,室内除了一些杂物就是透过破旧的小窗投进来的一缕阳光。寺内悬着“水月津梁”的木匾,听寺僧结束才得知是他的手迹。
后来,我又在《左光斗年谱》里看到了何如宠一闪而过的身影,说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因为他与左光斗是同乡兼好友,以为同党而将其赶回老家,阉党倒台后,复出的何如宠一直将官做到了大学士。他确是个好官:大学士刘鸿训见戍边兵士缺饷,就建议从国库里拨30万两银子救急,而这正戳到了吝啬鬼的崇祯帝的痛点而欲杀之,是何如宠站出来斡旋,才使崇祯帝改变主意:将死罪改为流放。
何如宠做为一代名臣,胸怀坦荡,操行谦雅,当之不愧的明末重臣!《明史》称其“操行恬雅,与物无竞,难进易退,世尤高之。
我是49,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您!
历史上会做官的人,不多,世上会做人的,也不多,文学上诗文理经并而重之,更不多。
有没有这样的人,既会做官,更多做人,诗文理经无一不通且大而化之,转为经世致用,力挽狂澜,扶大厦于将倾?
有。王猛,周勃,房玄龄,欧阳修,杨溥,张英都算是一个,何如宠更是其中佼佼者。
江左桐城,有宋以降,是文人贤士蕴藉之地。做京官做文章出名的数不胜数。值得敬重的却不多。只有何如宠,面对纷繁诸相,的确做到如如不动,了了分明,殷殷尽仕,湛湛从龙。
真正贤者,讲多无谓。后学唯有致敬。
何如宠何许人也?“操行恬雅,与物无竞,难进易退,世尤高之。”——《明史》中这样称赞他。他文***出众,在南京居住时,方以智、冒辟疆等复社诸公子常出入其门下。明神宗万历二十六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拜武英殿大学士,赠太傅,是明末一代名臣。著有《后乐堂集》、《西愁诗集》。
另外说几个关于他的故事。
少年时的何如宠家里很穷,靠行乞为生,也没有什么钱读书。但是天资聪慧的他趴在学馆外偷偷学习。明万历年间的一天,当地乡绅许静斋(枞阳县官埠桥镇春风村八甲嘴庄人,明万历时封奉直大夫)夜里梦见堂屋大柱上有个小孩向上攀爬,其动作酷似***绕着柱子。醒后异常惊讶。占卦数日,疑云未解。几天后,忽见一衣裳褴褛的小孩,被狗追咬,情急之下,攀柱而上,情同梦境。许员外恫吓退去家犬,对小孩安抚几句,便询问他的姓名,没错这个小孩子就是何如宠。又问到:“读书否?可知作破题?”“已读过《孟子》七篇,能破。”何如宠从容自若,据实回答,许公遂指屋檐露头的椽子问到:“榱题数尺。”宠不慌不忙,应声答道:“身居栋梁之上,常承雨露之恩。”许公一听,惊喜万分!喜因“宠”字上有宀头,下藏“龙”字,与梦境十分相吻合。更惊奇的是这伢小小年纪,竟有如此大的口气!想必将来一定有很大的出息,堪为柱国之栋梁。遂留食家中,按贵重亲戚礼仪款饭。饭罢,又赠银两以作。
定下娃娃亲后,许公正式将小何如宠接到家中,聘请名师讲授。有一天晚上,熟师梦见土地神向他诉苦,称其***小何如宠用锁链锁了他的脖子,请求给以去掉。老师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结果连续多天,所梦到的都是同一情景。老师这才叫来何如宠,一问才了解到,何如宠在课后玩耍时,确实用了松针环扣成链锁,套在了土地神的脖子上。老师当即责令他拿掉,于是当天晚上就梦到土地神前来向他叩谢。
何如宠每天做完功课,也同其他孩子一样,常常玩至天黑才肯归来。他的老师经常隐隐约约地望见有两盏金丝灯笼,一前一后地照送着他回家,惊讶不已。某天晚上,却发现少了一盏灯笼。翌日,先生追问他,“近来可做什么坏事?”“无。”先生让他好好想想,这才答到“前天,有人休妻,请我帮他写休书一封,我不知道怎么写,就写了:某年某月某日某人,休妻某氏。”先生顿时神情严肃地训诫到:这事有伤阴德,赶紧收回毁掉!第二天,他找到那人,说休书写法有误,要求重新写一份,然后撕掉跑路。当晚,老先生又看到两盏金丝灯笼在照着***回家的路。
每天去学校的路上都要经过一条小溪。有一天,,一场暴雨过后,溪水上涨,导致没办法过溪,,他忽生一念:为什么不将小溪旁边土地庙中公公婆婆菩萨的石像搬到水中垫脚?因石像没有放好,刚一踏上,就栽倒了,不慎崴了脚,造成了终身跛脚。于是后世又有“跛子宰相”的故事在民间流传。
一代名臣何如宠的恬雅与不争!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知道和了解名臣何如宠是何人,又有那些功绩呢?何如宠是我们今天的安徽省枞阳县枞阳镇人,是明末时期的一代名臣。何如宠死后《明史》对其有着非常高的评价:“何如宠操行恬雅,与物无竞,难进易退,世尤高之”。(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何如宠与世无争,性情高雅。)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真实的何如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1、何如宠是一个孝顺,忠义的人。在明神宗万历二十六年的时候何如宠考上进士,本来有着大好的政治前途在等着何如宠,但是这是何如宠的父亲去世,何如宠二话不说,立刻回乡守孝三年。之后何如宠的母亲年老身体不好,何如宠又立刻告***回家奉养母亲。何如宠和兄弟二人不同时外出,如果要外出的话必留一人在母亲身旁。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何如宠是一个有孝道的人。
2、坚持自身原则,不向权势低头。在万历三十九年的时候,何如宠办完家中事情,回到京城,当时的中书得到皇帝的宠幸,大权在握,不少人都劝何如宠去拜望中书,以求升迁,但遭到了何如宠的拒绝。
3、何如宠是一个勤于政务,一丝不苟的人。
4、何如宠是一个大度宽宏、善良、平易近人的人。当时很多大臣都认为必须要处死袁崇焕,并要株连全族,而此时的何如宠却尽力为袁崇焕解脱,最后免死了有300多人。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何如宠是一个善良之士。
通过以上对于何如宠的分析和介绍,我们知道了名臣何如宠是一个为官清廉,深得朝中官员和百姓信赖,操行纯洁高雅,与人无争,有忠义和责任感的一位明末政治家。
以上为本文的全部观点,如有不同意见欢迎围观讨论交流!
怎样评价历史上的陈玉成?
陈玉成这个人,在清朝将领眼里,是个厉害人物。
清末曾经有人评价陈玉成说:
而且很多跟陈玉成交过手的清军官兵更是把他吹上了天:
这种评价我就觉得过誉了,说什么“诸王之冠”,把石达开和李秀成放在哪里?若论谋略才干,石达开和李秀成才是诸王之冠。更不用说陈玉成在太平天国的威望远远不及李秀成。
金陵被围的时候,洪秀全加封陈玉成英王,让他号令诸王勤王以解南京之围,结果陈玉成振臂一呼,无响应者,没办法洪秀全只好又搬来李秀成。
论谋略才干,陈玉成不如李秀成,但是在太平天国后期,仍然是一人之下。此外李秀成这个人,有气势,有骨气。
陈玉成被俘虏以后,清朝将领胜保派人劝降:
胜保又亲自去劝降陈玉成,结果:
胜保劝降不成,只好把陈玉成槛送京师:
陈玉成果然是个硬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