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可以分享一些贯口的词吗?
《同仁堂》表演者:于谦
《同仁堂》台词如下:
哎,那同仁堂啊,开的本是老药铺,
先生好比这个甩手自在王。
药王爷就在上边坐,十大名医列在两旁。
先拜药王后拜你,那么你是药王爷的大徒弟。
这个药王爷,本姓孙,提龙跨虎,手捻着针。
内科先生孙思邈,外科的先生华佗高。
孙思邈,医术高,三十二岁入的堂朝。
一道黑,两道黑,三四五六七道黑,八道九道十道黑,我买了一个烟袋乌木杆,我是掐着它的两头那么一道黑。二兄弟描眉来打鬓,瞧着他的镜子两道黑。粉皮墙写“川”字,横瞧竖瞧三道黑。象牙桌子乌木腿儿把它放着在那炕上那么四道黑。我买了一只母鸡不下蛋,搁着在那笼里捂到黑。挺好的骡子不吃草把它牵着在那街上溜到黑。买了一只小驴儿不套磨,背上它的鞍缠骑到黑。二嘎子南洼去割菜,丢了他的镰刀拔到黑。月科的小孩儿得了病,团了几个艾球儿灸到黑。卖瓜子的打磕睡哗啦啦啦洒了那么一大推,他的扫帚簸箕不凑手儿,那么一个儿一个儿拾到黑。
新婚之喜 新婚之喜 喜鹊登枝喳喳叫, 龙凤呈祥哈哈笑, 贵俯今日摆喜宴, 我来贵俯把喜道, 一贺夫妻身体好, 和睦恩爱过到老, 二贺建家过到老, 钞票如潮滚滚来, 三贺明年生贵子, 优生优育娃娃抱, 见家不忘父母恩,
不忘亲友援助心,
不忘姐妹手足情,
自由婚姻多幸福,
白头偕老到晚年。
孙子算数的方法?
孙子算数方法,又称“孙子筹算”,是一种利用筹码进行计数和计算的方法,在中国古代数学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孙子算数方法的核心思想是将数字用筹码表示,每根筹码代表一个特定的数值,然后通过筹码的摆放和移动来进行计算。孙子算数方法提供了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基本算法,还包含了开方、比例、单位换算等知识,充分体现了古代中国人的智慧和创造力,为后世数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孙子算经
《孙子算经》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数学著作,成书大约在四、五世纪,也就是大约一千五百年前,作者生平和编写年不详。传本的《孙子算经》共三卷。卷上叙述算筹记数的纵横相间制度和筹算乘除法,卷中举例说明筹算分数算法和筹算开平方法。卷下第31题,可谓是后世“鸡兔同笼”题的始祖,后来传到日本,变成“鹤龟算”。书中是这样叙述的:“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这四句话的意思是:有若干只鸡兔同在一个笼子里,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求笼中各有几只鸡和兔? 此题被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明代九边对于明代有何重大意义?为什么会衰亡?
九边重镇是明朝长城沿线的九段重要防线。对于抵御蒙古、后金(清)入侵,拱卫京师具有重要意义。
后来,清朝统一了全国,北方的防御因为蒙古人加入而延伸到了更北方,九边作为边防前线的作用就没有了。
孙子算经的历史意义?
具有重大意义的是卷下第26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答曰:‘二十三’”。《孙子算经》不但提供了答案,而且还给出了解法。
南宋大数学家秦九韶则进一步开创了对一次同余式理论的研究工作,推广“物不知数”的问题。
德国数学家高斯[K.F. Gauss.公元1777-1855年]于公元1801年出版的《算术探究》中明确地写出了上述定理。
公元1852年,英国***教士伟烈亚士[Alexander Wylie公元1815-1887年]将《孙子算经》“物不知数”问题的解法传到欧洲,公元1874年马蒂生[L.Mathiesen]指出孙子的解法符合高斯的定理,从而在西方的数学史里将这一个定理称为“中国的剩余定理”[Chinese remainder theorem]。
另外还有一道,曰:“巍巍古寺在山林,不知寺内几多僧。
三百六十四只碗,看看用尽不差争。三人共食一碗饭,四人共吃一碗羹。请问先生明算者,算来寺内几多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