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陈的名人有哪些?
陈姓是一个在我国各地都均有深远分布的大姓,在我国的历史中陈姓的名人是数不胜数的,不过在这里我们就不去说那么多历史中的陈姓名人了,因为我个人对近代史比较熟悉的原因,所以我们接下来说一下近代史中的陈姓名人。
陈明仁是黄埔军校第一期的学生,他拥有着非常高强的军事能力,不过为人却非常耿直、不懂得在人情上变通,因此得罪了国民***不少的高层。
他曾经立下过很多大功,但是最后都被他的耿直给变成了飞灰,以至于他高强的军事能力竟没能很好地施展出来。
在内战爆发的时候,陈明仁在四平打下了骄人的战绩并获得了***勋章的荣耀,不过却因为他和国民***的大佬陈诚不是很对付得来的原因,所以被陈诚给针对了。
当时陈诚寻找了一个陈明仁浪费粮食的借口把刚建立下功劳的陈明仁治了罪、撤了职。
也就是从那一件事情开始,陈明仁开始对国民***的黑暗感到了灰心,这才在后来起义反叛了蒋介石,投靠到了我军的阵营中,并在55年的时候成为了我军的上将。
蒋介石用人最喜欢用浙江人和黄埔派系的学生或者老师,陈诚是浙江人,和蒋介石可以说得上是老乡。
陈诚是保定军校毕业的学生,在黄埔军校创建后,他成为了黄埔军校的一名教官,并在那个时候受到了蒋介石的赏识,正因此他后来才得以凭借蒋介石的提携一步步走到国民***大佬的位置上。
陈诚是蒋介石最忠诚的部下,因为和蒋介石关系的紧密以及权力的重大,所以他被人们称之为了小委员长。
从军事方面来说,陈诚的能力并不是特别厉害,但是在各种后勤、行政方面的工作上,他却做得非常得心应手。
我国历史上姓陈的名人可不少,西汉开国功臣陈平、南梁白袍将军陈庆之、元末枭雄陈友谅、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共产主义先行者陈独秀、粤系军阀***一级上将陈济棠,还有我军著名的诗人元帅陈毅等。今要介绍的是刘邓大军中著名的“三陈”,分别是陈赓大将、陈锡联上将和陈再道上将。
陈赓、陈锡联、陈再道都出身徐向前的红四方军,都是能征善战的骁将,都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反围剿作战,抗战爆发后,红军主力接受了国民***的整编工作,“三陈”都在以红四方面军和陕北红军等主力组建的八路军刘伯承129师下任职。
抗战胜利后,以晋冀鲁豫八路军129师及地方部队逐渐发展成的中原野战军下辖七个纵队,“三陈”分别任纵队司令员,为***的胜利立下了不少功勋。1949年2月中野野战军改称第二野战军后,陈赓和陈锡联分别担任第4和第3兵团司令员,而陈再道担任了河南军区司令员。
幽默睿智的陈赓大将
在黄埔芸芸众星中,最具有***色彩的将领非陈赓莫属,为人不仅精明能干而且以幽默著称,最广为人传的是被捕后与校长的轶闻,一句“吾身瘦而肥天下,而校长身为一党之领袖瘦了而天下更瘦”令蒋介石对这位就过自己一命的爱将顿时爱恨交加、如鲠在喉,而每当有人提起这段往事时,陈赓幽默的回了一句“早知道当时就把他(校长)丢沟里了”。
军赵子龙陈锡联上将
1937年10月的忻口战役中,被载入战史经典战例的夜袭阳明堡之役,就是年仅22岁的陈锡联一手策划和指挥的,一举摧毁了日军24架战机,取得129师抗战出师以来首次胜仗,陈锡联的769团也被称为抗战四大名团之一。陈锡联是一位能征善战、智勇双全的骁将,由于人小志大而被称为“小钢炮”,***称赞为“打仗数第一”,由于抗战和***中屡建奇功被称为“军中赵子龙”,建国后***任命“小钢炮”为炮兵司令员。
再道之勇陈再道上将
在1934年川陕苏区反“六路围攻”中的万源保卫战,陈再道率领的红11师血战二十余天未丢一寸阵地,为红四方面军最后总反攻创造了有利条件。战后,红四总指挥徐向前赞扬到:“有陈在(再)道,饿虎难行,能守能攻、再道之勇。”1935年后,年仅26岁的陈再道担任红4军军长,抗战后担任386旅副旅长(旅长陈赓),为建立冀南抗日根据地做出了卓越贡献。***时期任中野二纵队司令,跟随刘邓大军驰骋中原、屡建奇功,陈毅对“再道之勇”赞不绝口,建国后任武汉军区司令兼湖北军区司令等职。
姓有那么多,每个姓出的名人都不少,除了比如褚、禄、菅、阚这些少见的姓和那些复姓外。简单列举几个:
“秦淮八艳”之一的陈圆圆,色艺双绝,令志向高远、手握重权的吴三桂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是很多人争夺的对象。天生尤物,命运不济,颠沛流离,还要被动地背上“冲冠一怒为红颜”的骂名,又不是她让吴三桂降清的说!
陈景润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人们都说,数学学习得好的孩子聪明,那数学家岂不是超级聪明!“陈氏定理”大家可有印象?任何一个充分大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一个素数和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看着眼熟,它可能认识我,我忘记它了!
陈独秀的名字起得就是好,这枝果然很独秀!他是一个对我国的历史有着重大影响的人物,镰刀锤子团体的创始人之一。他创办的《新青年》也有着巨大的影响力,是当时的青年朋友的良师益友。
陈寅恪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涉猎历史、文学、哲学等领域。他在多所大学里任教过,比如清华。他不仅是学生的老师,也是同事的老师,朱自清常去听他的课,季羡林是他的学生。
陈毅是我国的十大元帅之一,指挥了抗日战争时期的孟良崮战役和***的淮海战役。不要错误地以为陈元帅只会动武,人家写起诗来也毫不逊色,比如《梅岭三章》的那句“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大家课本上见过的!
开国上将陈士榘晚年曾说过:〝我很***,从1927年到现在,一直没离开***〞。而***也曾风趣地说过,我和陈士榘是一个山头,都是井冈山的。1927年陈士榘参与秋收起义,从此紧随***,踏上革命征程。
陈士榘出生于湖北武昌黄土陂,父辈都曾为湖北新军军官,曾参加辛亥革命。受家庭熏陶,陈士榘立志从军报国。1927年在武昌加入共青团,入伍国民革命军2方面军警卫团。
1927年9月,陈士榘参加秋收起义,在这里结识了***。起义受挫后,部队向井冈山进军。10月,在酃县,由***亲自带领宣读誓词,陈士榘等6人入党。
1927年11月,红色***茶陵县工农兵***成立,陈士榘作为普通士兵代表当选三名常委之一,被***戏称“山大王”。陈士榘在战斗中作战勇敢,历任红4军排长、3纵副大队长、司令部参谋、教导营长等职,在反“围剿”战斗中,多次立有战功。特别是在他参与指挥的1934年温坊战斗中,歼敌1旅及1团一部,俘敌2000余人,取得第5次反“围剿”作战少有的胜利。
1934年10月,陈士榘随红1方面军长征。次年3月,时任教导营长的陈士榘会同***工兵营长谭希林率部在赤水河东岸茅台镇架设两座浮桥,为红军赤水河作战提供工程保障。
长征胜利结束后,陈士榘又参加了直罗镇战役、东征战役等,后进红军大学学习。
抗战全面爆发后,陈士榘任八路军115师343旅参谋长。在平型关大捷中,陈士榘部是战斗中的主力。在广阳伏击战中,率部歼敌1000余人,并活捉日军20师团79联队辎重兵加藤幸夫,他的被俘是八路军首次抓获日本战俘。此后,陈士榘任晋西支队司令员、115师参谋长、滨海军区司令员等,率部与敌伪军作战。抗战胜利后,时任山东军区参谋长兼新四军参谋长的陈士榘曾参加北平“军调处”工作。
***时期,陈士榘任华东野战军参谋长。在他参与指挥的宿北战役中,我军歼敌2万余人,国军69师师长兵败***,副师长饶少伟被俘,***发电致贺。随后参与指挥鲁南战役、孟良崮战役等。后转战鲁西南,挥师中原,协同刘邓大军作战。
1948年3月,陈士榘参与指挥,我军胜利攻占洛阳。随后参战豫东战役、淮海战役。淮海战役后期,粟裕过度劳累,陈士榘代行指挥,取得最后胜利。
渡江战役发起时,已任3野8兵团司令员的陈士榘率部渡江,最先占领南京总统府,降下***旗。